全身痠痛、疲累不堪、感冒接二連三、早上不想起床……下決心告別疲勞的人生、頻傳的過勞死案例吧! http://goo.gl/44enjW

高高瘦瘦的台北大學社工系系主任林志鴻總是和藹可親,平時忙於教學、研究,也常為籌募學術研究及獎助學金而四處奔走,還熱心參與民間團體,貢獻所學,是公認的好學者,卻在54歲盛年的某一天,突然因心臟衰竭驟逝。

差不多同時,兩位正值中壯年的台大醫院醫師也先後倒下,41歲的神經內科醫師陳至全在家中猝死,55歲的神經外科醫師曾勝弘在工作時倒地,所幸搶救後獲得康復。「他們都是認真工作、有求必應的好人,主管交代的事、別人請託幫忙的事,他們都很盡力,常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。難道好人真的不長命?」認識他們的醫師不禁感嘆。

過勞死 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

高唱「愛拚才會贏」的台灣,其實很多人籠罩在過勞的陰影中而不自知。

「過勞死」(karoshi)一詞來自日本,是指相對年輕就發生心血管或腦血管病變而死亡。「過勞」或「過勞死」並不是醫學上的診斷,但很生動地描繪不少勞心上班族的狀態。
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施嫈瑜指出,人體有一套應付危難、壓力的戰備系統(例如腎上腺),當壓力適度時,這套系統幫助人快速反應、發揮潛能,度過危機;但如果長期處在過度壓力下,系統會無法正常運作,表面上看起來正常,但其實已逐漸對外在刺激產生疲乏,同時身體開始產生病理變化,如高血壓、心臟病等,如果仍然沒有警覺、壓力持續累積,最後這套系統反應紊亂、崩解,無法應付任何危機,細胞也快速老化、免疫力降低,健康惡化,甚至造成死亡。

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憶珊則說,過勞死常發生在年輕力壯的中年人,可能原本就有疾病,只是他們不知道或不以為意,但也有可能原來沒有病,卻積勞成疾,甚至死亡。
小心「慢性疲勞症侯群」

過勞死看起來是猝死,但其實從「積勞」到「成疾」再到死亡,是有一段時間的,重視身體抗議、求救的聲音,也許就能挽回悲劇。

林憶珊說,慢性疲勞症候群可以說是過勞死的前兆。疲勞是人體自然的反應,但如果無論怎麼休息都還是恢復不了元氣,變成長期、慢性的疲勞,就要注意這是不是「慢性疲勞症候群(Chronic Fatigue Syndrome,簡稱CFS)發出的警訊。

施嫈瑜說,慢性疲勞症候群常出現全身性的症狀:全身痠痛及緊繃、腸胃不適、免疫力減弱(比如頻頻感冒)或增強(比如過敏變嚴重)、憂鬱、焦慮等等。

「慢性疲勞的人從外表就看得出來,」施嫈瑜解釋,這些人常有失眠的困擾,很難睡得著、睡得好,好不容易爬起床後仍然覺得很累,長久下來,會出現一種透支的眼神、氣色也很暗沉,跟一般的勞累不一樣,即使化妝也難掩蓋。

肝好不一定就沒事

「我常覺得很疲倦,睡再多隔天起來還是覺得很累,是不是肝有問題?」很多人以為「疲勞=肝不好」,會這樣問醫生。

林憶珊指出,慢性疲勞症候群不一定是哪一個器官的問題,但它的症狀的確跟許多慢性病(如肝病)和精神疾病很像,因此醫生需要用排除法來確定診斷(比如抽血化驗肝功能,確定不是肝的問題)。

到底怎樣才算慢性疲勞症候群?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提出以下標準:

▓主要標準(必須全部符合)

1.無法解釋的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,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,且必須是最近發生的。

2.疲勞並非過度運動或勞動引起的。

3.疲勞即使經過休息仍無法改善。

4.明顯造成個人職業、課業、社會功能、人際關係受到影響。

5.必須排除會造成相同症狀的身體或心理疾病,例如甲狀腺疾病、癌症、憂鬱症、藥物或酒精濫用等。
文章出處:康健雜誌

以上資訊為→【鑫龍源有機】認證茶園 、【龍源茶品】無毒茶葉 ←分享提供但不代表本司立場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別再說「愛拼才會贏」!
    全站熱搜

    龍源茶品(有機茶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